打听到杨志会帮梁中书送生辰纲之后,我,晁盖,公孙胜,刘唐,三挽(这字打不出来,用个别的代替一下 嘿嘿 不好意思)动了心.在一起商议对策。我们最终认为送生辰纲是夏日炎炎的时候,比较容易成功。又接着分析了所经路线的地形.决定在黄泥岗智取生辰纲.这一天,烈日当空,我们一行推了七辆江州车,上面堆满了枣子,赶往松林,然后让一个人在外面放哨,我们其他人埋伏在树林里,等待着杨志等人的到来.我们装扮成商人,听到有了动静,便一起出去瞧瞧.在交谈间,晁盖,吴用发现他们的行为语言等不象市井小民,认为他们送的正是生辰纲.依计行事,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放入了蒙汗药.他们进入了我们设下的陷阱之后,眼睁睁的看着我们高高兴兴的下山.
智取生辰纲故事梗概(简介)
北宋末年, 朝纲败坏, 奸臣当道, 民不聊生.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, 为讨好权臣蔡京, 民脂作生辰纲献京. 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, 杨志负责押送. 刘唐饱受贪官迫害, 遂联同晁盖、吴用、阮氏兄弟、白胜等智劫梁中书向京贺寿的生辰纲.志在押运途中, 步步为营, 但终为盖等人所算, 于黄坭岗被迷倒, 尽失生辰纲. 黄坭岗为涛所管辖, 涛被责失职, 惨遭受刺青之刑并被判监, 幸得其属下求情得免入狱. 涛奉命追查, 胜将所分获之生辰纲财物带回家时为涛之弟何清所见, 清告密于其兄. 涛将胜擒获, 在严刑迫供下, 胜供出盖等人. 涛率领雷、朱二人及一众官差往盖家捉拿盖等人. 余众获宋江通报, 乘夜渡江上梁山.
回想下我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吧,还真的是运气好啊 杨志一行共15人,11名士兵挑11担财物(10担是梁中书的,1担是梁太太的),另3个是省府谢秘书(都官)和两名军区参谋(虞侯)。杨志是头,不过谢秘书来头比较大,杨志一个小营长也要卖他三分面子。一路上,杨志让大家大白天赶路,晚上休息,正值农历5月,天气极为炎热。杨营长也没有带个政委,不会做思想工作,只知道体罚士兵(按理谢秘书应该充当这个政委的重任,可杨营长比较刚愎自用跟他关系搞僵了)。结果其余14人都十分不满。终于这一行人来到了黄泥岗。也就是晁盖一伙人准备劫货的地方。 晁盖等人的这条计是我想出来的。从这条计来看,我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水平。我先是让白胜去卖酒,然后其他7人装作贩枣客商预先等在黄泥岗上,并利用杨志的警惕性,设法把蒙汗药放入另一桶酒里面卖给杨志等人,让他们喝下蒙到,然后夺取财物。 其实现在看来这条计漏洞百出:首先假如杨志赶到黄泥岗时,天气不十分炎热,或是杨志他们自己带了水,还会买白胜的酒吗?第二如果梁中书没有听杨志的馊主意,派个100,200人来武装押运,白胜需要挑多少酒才能把他们全迷倒。第三,也就是很重要的一点,我根本没有考虑好如何全身而退,冒充7名贩枣客人,其中赤发鬼刘唐,红头发而且有块朱砂胎记,是有明显特征的,很容易在人群里被指认出来的。白胜又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,当地公安只要把这些小混混过一遍,查出谁做的应该不难。事实上最后就是白胜事发,把所有人都牵出来。第四,晁盖是个老大,又是当地知名人物,这样的脏活显然不适合他老人家自己亲自动手,后来果然在客店冒充贩枣客人时被何清认出。第五,既然杨志等15人都已见过晁盖等人,特别刘唐这样特征如此明显的,按照水浒的一贯做法,就应该杀人灭口了,劫了这么大一笔财物,本来就是死罪了,何况多杀几个人。就算杨志是108人之一,舍不得杀,那剩下的14人也应该灭口了事,梁山好山一贯都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,但这件事上却又出奇的善良
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,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,一定不会错过黄泥岗上的松树林,一定会口渴难耐,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。当杨志一行歇息于松树林时,白胜挑着酒香诱人的酒走上黄泥岗。军士们要买酒解渴,受到杨志的阻拦。白胜欲擒故纵,当即表示不卖。然后由扮客商的晁盖等人过来买吃一桶,让杨志明白酒店中无药,使其放松警惕,并以舀酒掩护,在另一桶酒中下药。白胜与讨吃便宜的客商追这个,夺那个,追夺中,蒙汗药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。这样一做戏,让杨志不得不信这是好酒。当杨志同意买酒,白胜又一次弄关子,一个劲儿不卖,这样彻底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。杨志一行终于被蒙汗药麻翻,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。
劫了生辰纲就可以有很多钱
有钱可以买更多书 有了书的第一种方案 变得更聪明
有了书的第二种方案 可以供更多学生学 就有更多钱买书
前面不动,只要最后让杨志体谅大伙并且心细些结局就变了。或者还可以假设杨志和大伙假装中计一举抓获吴用等人。不过话说回来了,吴用若真没智取生辰纲,他也真就无用了。